一、清洗方法
鉀離子電極的清洗需根據污染類型選擇針對性方式,核心原則是避免損傷敏感膜(含纈氨霉素的PVC膜),同時去除殘留物。具體操作如下:
1.日常清洗
-去離子水沖洗:每次使用后,用新換的去離子水(或超純水)沖洗電極,配合洗瓶或細水流輕淋敏感膜,避免強力水流沖擊。沖洗后用濾紙吸干表面水分,切勿擦拭敏感膜。
-溫和浸泡:若電極表面殘留難溶物質(如鹽類結晶),可浸泡于5%稀硝酸或專用清洗液中10分鐘,隨后用純水沖洗干凈。
-超聲波清洗:針對頑固污垢(如藻類、微生物膜),每周將電極浸入5%硝酸溶液,用40kHz超聲波清洗儀處理3分鐘,利用高頻振動剝離膜孔內顆粒。
2.特殊污染處理
-油脂或有機物:用0.1mol/L HCl或專用電極清潔劑浸泡數分鐘,再用純水沖洗。
-蛋白質污染(如生物樣品):使用1%HCl配制的胃蛋白酶溶液浸泡清洗。
-硬垢堵塞(如碳酸鈣、氫氧化鎂):先用10%檸檬酸溶液浸泡10分鐘軟化水垢,再按上述步驟清洗。
3.物理清洗禁忌
-避免使用硬物(如砂紙、刷子)直接刮擦敏感膜,防止劃傷。
-除非必要,否則不推薦使用有機溶劑(如乙醇、丙酮),因其可能溶解PVC膜。

二、儲存方法
儲存的核心目標是防止敏感膜脫水收縮或受潮腐蝕,具體要求如下:
1.短期儲存(數天至數周)
-將電極浸泡在專用保存液中(如0.1mol/L KCl溶液),確保膜片濕潤。
-若無專用保存液,可用去離子水清洗至電位值接近空白值(如25℃時約80mV),隨后用濾紙吸干表面水分,套上保護套放回包裝盒。
2.長期儲存(數月以上)
-清洗
鉀離子電極后,浸泡在0.1mol/L KCl溶液中,存放于5-45℃、相對濕度≤85%的干燥通風環境。
-避免陽光直射、高溫或冷凍,防止膜材料老化或內部電解液結冰。
3.關鍵禁忌
-嚴禁干放儲存,否則敏感膜會脫水導致響應變慢或失效。
-儲存環境中不得含有腐蝕性氣體(如氯氣、硫化氫)。
三、活化方法
活化旨在恢復電極的選擇性、響應速度和內阻穩定性,需根據電極狀態選擇化學或物理方式:
1.化學活化
-標準溶液浸泡:當電極對目標離子的選擇性下降時(如受干擾離子影響),將電極浸泡在0.1mol/L鉀離子標準溶液中2小時,通過高濃度離子環境恢復膜內活性位點。
-氧化層去除(針對重金屬離子電極):每月用0.5mol/L鹽酸浸泡30分鐘,溶解表面氧化層,隨后轉入鉀離子標準溶液中復性。
2.物理活化
-超聲波處理:結合化學清洗后,用超聲波清洗儀處理電極,剝離膜孔內殘留顆粒。
-電位校正:活化后需用2-5種濃度梯度的鉀離子標準溶液進行電位校正,繪制標準曲線,確保測量誤差≤±2%。
3.活化周期建議
-日常使用中,建議每3個月進行一次全面活化(化學+物理)。
-若電極內阻超過20MΩ(通過儀器阻抗檢測功能判斷),需立即活化。
四、操作規范與注意事項
1.避免機械損傷
-輕拿輕放電極,防止碰撞或劇烈搖晃導致內部電解液泄漏。
-更換電極頭時,需緩慢擰下失效部件,避免PVC敏感膜嚴重凸出。
2.環境控制
-測量時保持環境溫度在20-25℃,溫度劇烈波動會加速膜材料老化。
-定期檢查電極引線接口,確保連接緊密,防止接觸不良誤判為鈍化。
3.記錄與維護
-建立鉀離子電極活化臺賬,記錄每次活化的方法、時間及效果,優化活化策略。
-定期檢查電極性能(如靈敏度、穩定性),若發現異常及時更換。